短文两篇七下课后题答案

短文两篇七下课后题答案

一、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这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二、《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

答案: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更具有雄辩的力量。“何陋之有”一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一一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即本文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

②“惟吾德馨”是古人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是古人对道德情操的最高追求。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忘记美好的品行,不能为了利益而做损人利己的事。我们应努力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多阅读一些健康的书籍,开阔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不做低级无聊之事。

三、《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答案:1、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既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像世人那样趋炎附势、阿谀奉承,而是能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他要像莲那样身处污浊的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不哗众取宠,也不炫耀自己。他洁身自好、质朴、庄重、清逸、卓然挺立、纯正无邪、端庄严肃、品格高尚,因而声名远扬,被人敬重。

2、“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的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周敦颐的这句话是对一种人生观、价值观的诠释,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依然能保持己身;无论风风雨雨,依然纯洁如初。

五、“之”有时充当代词;有时相当于助词“的”;有时用于标明前置宾语;有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属于哪种用法。

1.何陋之有?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友人惭,下车引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1、宾语前置的标志。

2、助词(“的”)。

3、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向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4、代词(“他”)。

5、代词(“它”)。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