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观后感800字

钱学森的观后感800字

《钱学森》观后感

在周末的时候,我利用空闲的时间把《钱学森》这本书给读完了。读完之后,我的感受颇深,让我觉得钱学森是一位伟人,他非常了不起,是一位爱国人士。

故事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1949年10月1日的时候,新中国诞生了。当时任美国超音速实验室主任的钱学森听到这个消息时,他深深的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当他正准备回国的时候,却被美帝国主义用尽各种手段阻挠。

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时,成绩非常优异,虽然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物质生活很富裕,但他却归心似箭,一心想着学成报国。回国过程中,虽然经受各种阻挠,甚至被美国人软禁起来,但他一直想方设法、披荆斩棘,偷偷给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写了封密信,这封密信几经周转,最终才到达周恩来总理手中。周恩来总理非常重视,通过外交手段用十几名战俘把钱学森换了回来。钱学森的这种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正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要热爱祖国,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对祖国抱有一颗热爱的心。

当我读到“钱学森是中国人,我是中华人民”这句话时,我真的、真的深深地被他感动了。他这种强烈的爱国之心,实在是无人能比的。他放着高薪的美国实验室主任不做,却要回到刚刚成立的中国,当时让我感到有些不可理解。

我继续往下看,原来他是要回到自己的祖国,用自己的知识和发明来报效国家,用自己的努力和创造使中国不再落后,他要用科学不断地造福祖国和人民。从这,可以看出钱学森对自己的祖国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

钱学森完成“两弹一星”这个惊世壮举的过程异常艰苦。当时我国的经济条件十分落后,研究条件、研究设备极其简陋和滞后,钱学森带领的研发团队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的工作着,面对一路上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总是不气馁,想方设法地化解困难。正是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智慧、泪水、汗水、血肉和生命为我们的国家铸造了一面强大的国防盾牌。我们要学习钱学森那种遇到困难不气馁,持之以恒继续做下去的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我觉得自己对祖国的认识和感情不够深厚,每当新中国的生日来临,我总是不太关心和在意。读了《钱学森》一书后,我发现自己做的真的是不好。我下定决心,一定要以钱学森为榜样,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胸怀祖国,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一个爱国爱民的好少年。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