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传读后感

甘地传读后感

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说他是世人所敬仰的神,我摇摇头表示不同意,因为他比那高高在上不知人间冷暖的神明多了那么一些的“人情味”,甘地传观后感。圣雄甘地,我只能按照电影里的说法说他是一个非常接近神的人。通过《甘地传》这部电影,我不能说我了解甘地这个人,只能说我从仅仅知道有着甘地这个人存在到认识下甘地而已。   

其实很多年前我就曾见过甘地生平的照片,当时唯一的印象就是他是一位面容慈祥和蔼的老人家以及他有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却又难以言喻的独特气质。看过《甘地传》再现的甘地之后,我隐隐约约明白了当时感到的那种独特的气质究竟是什么了?他是东方神秘文化与西方理性文化互相摩擦产生的火花。甘地早年是一位律师,他相信法理和拥有法理赋予他理性与睿智;同时甘地也是一名教徒,宗教信仰特别是基督教的博爱精神授予了他感性的一面,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气质却极为和谐地融洽在甘地这个人身上,使得他整个人看上去是那么的独特,那么的迷人。   《甘地传》获得1982年5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创作剧本 、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接七项奥斯卡奖。

它只要是讲述了甘地是如何从一个凡人成为印度人口中膜拜的圣雄,同时也是他用他独特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带领着印度独立,是印度人民摆脱英殖民者的统治的艰辛历程。自从24岁的甘地因为自己是有色人种而被扔下火车的那一刹那他看到了种族歧视对自己同胞的伤害,而且他也深深地意识到此刻被扔在这南非荒野上的不只是自己的人体和灵魂,还有自己民族的尊严。这一行为深深地激起了这位年轻律师的斗志,他希望自己的民族可以找回自己的尊严,堂堂正正地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着,被人尊重着,自此开始了他一生的事业——从北非到自己的国家,用他那独特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引领印度人民独立。   

身为印度的“国父”,我们很难想象甘地居然一点权力或者一个职位都没有,这也就是他值得尊敬的地方,他只是单纯地想引领印度人民去独立,去争取他们该有的权力,因此他没有想过关于权力关于财富的事情。在“不合作运动”出乎他的预料的时候,他用绝食去唤起那些被仇恨和愤怒蒙蔽了理智的印度人民,再一次将他们引回正轨。当时,我最深刻的就是甘地的那一句:以眼还眼,那只会让世界盲目。   

印度的独立离不开甘地的努力,可以说的是当时如果没有了甘地这个人,印度可能就不能独立,或者独立会延误几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而且其中的过程必将会更加的艰苦,更加的血腥。这一切我只可以用中国的一句古话来说:“英雄造就了时势!”甘地选择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面对强权者的打击,关押,他们不反抗也不妥协,直到强权者心生惭愧,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在当时的印度环境,甘地的这一行动的确是高明,直击人性的脆弱,让人不得不为他们的行为感到后悔,从而开始烦死自己的行为。正因为如此,他拥有了所有人的心和尊敬,包括他的敌人,就正如那个那位大英帝国的法官所说的,你若有一天能无罪释放,我将比任何人都高兴。印度不像中国,经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等的洗礼,人民开始接受了西方的民主思想,逐渐解放了被封建礼教束缚的思想,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从而开始那一代为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自强自富的征途。

身为中国人我们都知道那段历史的心酸,可是印度不同于我们,虽然都是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但是那个程度和同化的深度不一样,他们人民思想准备还处于以前的那种封建主义思想阶段,崇尚宗教主义,所以一开始,甘地和其他的国会成员煽动他们闹革命,印度的人民就走上了与甘地背道而驰的道路了,幸好当时甘地绝食,才没有使他们在这条路上越走越歪。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印度的人民在当境里只是一个很单纯的环境,被奴役,被歧视,他们都向当地习惯,虽然有怨言但是就是不敢说出口,当有一个人煽动他们就会迅猛地爆发,如果印度当局一旦采取了像中国那样的枪杆子出政权的方法,他们的独立肯定比中国的八年抗战和三年内战所付出的更加惨烈,而且不一定会成功。

民众的思想没有准备好,慢慢地这场运动就会演变成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可能会一下子被大英帝国镇压下去,毕竟人家的武器装备不是用来做摆设的,另有一个可能会像清朝的太平天国起义一样,像一颗新生的明星却又用及其快的速度陨落,这两种可能对印度人民来说都没有好处,因为政局的动荡对经济的影响是很大,而且一旦引发了战争,说要恢复可不是那么容易,特别对当时那么贫困的印度,无疑是雪上加霜。   

还有一种做法的就是发动政变,但是当时的经济命脉可都是掌握的大英帝国的贵族上,没有了雄厚的经济支持要获得一个国家的政权谈何容易呢?当时巴黎公社也是靠着民众的一腔热情取得了当时巴黎的政权,但是就是因为没有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几个月之后还是眼睁睁地把自己辛苦得来的政权还回去。当时,英国的地主在印度有着绝对的话事权,他们说一就一,印度的农民一点都不敢违抗,就像其中有一个地主叫那里的人民只种某种植物,他们也就只可以种那一种植物,这样的情况,印度人又怎么可以把自家的经济话事权拿回来呢?又怎么可以轻轻松松让人家把印度这一块肥肉还回来呢。   

而说回来,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就是最好的办法,他们没有搞事,也没有策划政变,就算政府那边想抓他们小辫子也没有办法,他们就是没有配合政府的某些行动而已,政府那边也不能因为这就把他们全抓起来。他们这种做法直击了人性的脆弱,看似无用,却比枪杆子出政权和经济政变等方法更加地有用,更加地有效率而且更加地被人所尊敬。记得,甘地曾经几度地说过:“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很多的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但是终究总是会失败的,好好想想,永远都是这样。”甘地懂得这个道理,其实所谓的非暴力,也就是和谐,这是人类的最终归宿,任何因暴力而取得的成果,终会为暴力所夺去,在面对棘手的问题时,暴力往往是人类最先想到的解决方式,但他永远不是最好的。所以人性的弱点成为了他强而有力的武器。最后他们也开始制衣,开始制盐,慢慢地满足自己的生活,是自己脱离了英帝国主义的统治也还是可以活下去,他们想全世界证明他们懂得自立自强,再也而不再是依靠英帝国的施舍才能存活的附属国。   

最后,我想说的是,当时可能会有第二条路可以让印度独立,但是我相信甘地所选择的这一条路是最适合当时的印度。   

而我通过了这一部电影,我领略到什么是伟人的风采。他的一生都是那般的轰轰烈烈,也许在他的眼中没什么,自己只是在做一些自己认为要做的事而已,但是我却对他的崇拜到了极致。他的大半生差不多都是在监狱里渡过的,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印度的人民,知道死的一刻,他的财产和当时回到印度一样都是一无所有,两袖清风,这样人怎么叫人不钦佩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