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教学设想

幼时记趣教学设想

一、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敏锐观察的能力。

1、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文中“见渺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中的“必”即一定的意思。有了这个“必”,习惯养成就不成问题。习惯养成,贵在持之以恒,作者正是这样,即使对丛草、虫蚁、土砾,也是要“定目细视”的。

2、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敏锐观察力的培养,须讲求科学的训练方法。看人不能只看优点,不看缺点;只看一时,不看平时;只看一面,不及其他。人和事有时很复杂,我们不能为一时的现象甚至假象所迷惑,要尽可能作多角度的全面观察,这样才可能接近人物或事物的本质。观察景物也是这样,只有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才有可能把握其特征。

二、做有趣之人,写有趣之事。趣,趣味,情趣也。首先要做有趣之人,有趣之人当有高尚的志趣,乐观的心态,幽默感,轻松活泼的语言……其次是要尽可能地选有趣的题材。选材若没有趣味,即使再深刻,也是没有人想看的。《幼时记趣》所写的三件事都充满了情趣,它让我们又回到了那纯真的童年时代,多少美丽的往事如在眼前。也正是这些趣味无穷的文字,才使得读者流连忘返,爱不释手。有趣味的作品才会有永久的魅力。做有趣之人,写有趣之事,成有趣之作。

三、大胆奇特的想象。想象就是运用自己感知的材料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其本质在于创造。它力求大胆奇特,让自由的心灵在天地间无拘无束的飞翔。当然,不论想象多么奇特也必须合乎情理。它所展示的内容可能是生活中所没有的,但必须是可能有的,即要符合生活的逻辑。文中把飞舞的蚊群,想象为“群鹤舞空”,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鹤唳云端”,把丛草想象为森林,虫蚁想象为野兽,土砾想象为丘谷,就十分贴切,既奇特又不失真,且充满了童真童趣,因为这些想象完全是建立在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四、融主观感受于客观描写之中。想象本身就是主观感受的一种形式,它融注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不论是“观蚊如鹤”,还是“神游山林”,均无例外。此外,文章还有一些句子,直接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如“怡然自得”“怡然称快”“方出神”“不觉讶然惊恐”等。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做热心的观众,还要做积极的参与者。写作中,我们必须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融入人事景物的记述和描写中,因为只有这样,你的作品才会真切感人,个性鲜明,文学园地里才会有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