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vs黄鹤楼

登高vs黄鹤楼

1、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诗人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2、《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诗令诗仙李白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

清代沈德潜所编《唐诗别裁集》卷十三七言律诗中选有此诗,下有评:“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气势高浑,苍茫千古,一气而下,流韵无穷,盛唐气象体现的淋漓尽致,结尾处使人意犹未尽,悠思无限,比较一下杜甫《登高》的结句的气尽意索,确有胜出处。

记得一位吧友说:“诗歌还是要看气韵意境,而不是形式声律,执著于后者自然流于下品。”个人感觉也不全对,再怎么说,你也还得看内容,思想和情感吧。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