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读后感

谏太宗十思疏读后感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着名宰相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其主题是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十个建议。魏征敢于直谏,强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是唐朝初期的开国功臣,对“贞观之治”的出现起了重大作用。

虽然《谏太宗十思疏》写于一千多年前,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阶级的统治。但对于现阶段仍有许多可取之处。我们可以用扬弃的态度看待。

首先,《谏太宗十思疏》提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现为领导者亦然。要做个合格的领导必须先从自身做起,必须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觉悟,品德修养,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如果,为领导者,事事以公为先,身为表率,则令出如山,部下执行不误。令人心服口服。

再者,“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正身以黜恶。”意思是担心自己被蒙蔽,就要虚心听取下面的意见,畏惧谗言与小人,则应端正自己,远小人。现为领导者亦然,应该能有广阔的心胸,接纳各方面的意见。魏征就说过:“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也就因为唐太宗听取了他的意见,才建立起强盛的唐王朝,使中国进入历史的鼎盛时期。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君王,都能做到这点,难道我们新社会的共产党干部不更应该有如此心胸觉悟吗?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意思是:不因个人的喜怒而胡乱奖赏或者惩罚部下。现为领导者,也应该做到一切按规章制度办理。尽量减少私人感情的成份。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党的“十六大”依法治国的精神;这样,才能政通人和。

魏征,虽然生活在一千多年前。但其观点,在现社会,还是有许多积极方面,可取之处。我们共产党的干部,企业的领导如能借鉴其先进之处,针对当前社会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处理,定能带领我们广大员工积极奋拓、进取,重振企业的辉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