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养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论教养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重点)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难点)

3.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重点)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 德米特里8226;谢尔盖耶维8226;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 世纪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年至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世界文学》200年第三期。谷羽译。有删改。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德米特里8226;谢尔盖耶维奇8226;利哈乔夫是当代最卓越的学者,俄罗斯文化基金会主席,他的著作《善与美书简》中“书简”没有具体的收信人,而是面向所有读者。首是写给年轻人,学习怎么样生活,是他们所面临的课题。读完这本书,读者就知道他的劝告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人从中受益。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信集,是高尚导师的倾心话语。

读准字音 恪守(kè) 允诺(nuò) 汲取(jí) 矫揉造作(jiǎo)

扭捏(niē) 箴言(zhēn) 嚼(jué) 絮絮叨叨(xù)

疲惫不堪(kān) 尴尬(ɡān) 大发雷霆( tínɡ)

涵养(hán) 恕我直言(shù) 自吹自擂(léi)

辨清字形

理解词语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典范:在某方面的表现和基本特征是最正规,合乎规范的被认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贤达:有才能、德行和声望的人。

恪守:严格遵守。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任凭;欲,想要。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擂,打鼓。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交结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徒有其表:空有其外表,不实在。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时机,形势。

扭捏作态:具有矫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箴言:劝诫的话。箴,劝告,劝诫。

新课导入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 娇嫩的、更是最质朴、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说过:“教养 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呢?获得教养的途径又有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一文,一同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怎样理解本文的题目?

“论教养”中,“论”一字,确定了文章的议论性质;“教养”是本文的论题,也隐含着文章的论点,“有教养”“真正的教养”等。

2.作者认为教养首先应该体现在哪里?

作者认 为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 系究竟怎么样。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