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人电影观后感800字

小妇人电影观后感800字

2019年由格蕾塔·葛韦格执导的电影《小妇人》在美国上映,该片根据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同名小说改编,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19世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四个姐妹之间的生活。

马奇家有四个女儿,四个女孩从小一起长大却性格迥异,端庄美丽的梅格、独立自信的乔、温柔善良的贝丝以及活泼开朗的艾米。四个姐妹拥有一个并不富裕但充满温暖的家庭,母亲的言传身教,让她们虽物质贫穷,却精神富足。生活在南北战争期间,战乱和生活的剧变没有磨平她们的棱角,却使得她们更加团结勇敢,勇于追求自己向往的人生。

至此,《小妇人》已经是翻拍的第五版了,如何超越前人的经典,展现出独特的新意,这就体现出导演的精巧构思——大胆地运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方法,打破了原著按照时间线叙述的方式,用全新的视角讲故事。

电影初始就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冰冷的成年人的世界,乔带着自己刚写的手稿去杂志社投稿,编辑的态度十分冷硬,言语间充满了不屑,他认为乔的文章偏重于说教,而刚经历过战乱的民众更需要的是放松和娱乐,但是最终还是低价采纳了乔的书稿,虽然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报酬,但这是对乔作品和才华的一种肯定。

陪着马奇姑妈去欧洲的艾米,对于目前在来信中只字未提贝丝而感到闷闷不乐。而此时的梅格则刚刚下定决心将丝绸转卖出去,用卖丝绸的钱,为丈夫换一件新大衣……紧接着镜头一转,昏黄色调的画面中,四个女孩子一边说笑玩闹,一边忙碌地为晚上的宴会做准备。冰冷和温馨两种截然不同的色调,奠定了两种时空的底色,今时与过往的交替,一步步地带领观众走过她们成长的岁月,感受她们内心世界的变迁。

长女梅格端庄美丽,温和贤淑,将家庭和爱情放在首位,不顾一切嫁给了自己心仪的穷教师,同时也对家庭也承担着自己的一份责任,并对自己能将家庭成员照顾的无微不至而感到骄傲。作为家中传统观念很强的长女,梅格出入社交圈,与上流社会人士沟通,试图提升家族的门面,在母亲忙碌或不在家时,也会撑起一家之责,接待客人、带领妹妹们做活补贴家用。梅格成功扮演了传统意义上的长女形象,也成功扮演了一位温柔贤淑的妻子,这是被社会和公众普遍认可的标准女性,如此“标准”,却也有她的无奈,就像艾米所说,判定女性的标准向来都是男人定的,不论女性如何改变,都很难摆脱传统男权思想的桎梏。

但有一个人却是例外,那就是马奇家的二姐,乔。乔是现代女性抗争的最鲜明体现,坚信“我能主宰自己的人生”。首先乔充满男孩子气的性格,让她的生活足够独立和自信,可以看作是现代独立女性的典范。乔拥有非凡的写作才能,自立又独特,开头在纽约为自己作品的忙碌和奔波,以及听说贝丝生病后赶回家悉心照料,无不体现出,虽然作为一位在当时所见不多并且性格特立独行的女性,但她却能兼顾事业和家庭,在职业女性和在家挑大梁的姐姐两个角色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影片对乔的形象的塑造,不仅在装扮和言语上,对人物身体语言的刻画更是起了重要的作用。影片开头乔得到了杂志社主编的认可,出门之后一路愉悦飞奔的镜头,渲染出一片生机与活力,这一段奔跑的镜头,充斥着鼓舞人心的力量,使人精神一振,容易产生共情心理。

不可否认的是,乔虽然有现代女性的影子,但最终却无法摆脱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女性有思想,有灵魂,也有自己的心灵,而且还有志向和天赋,不只是外表美丽而已,我真的受够了人们说女人只有谈情说爱……但我,真的好孤单。”有目标和追求,同时也有无奈和犹疑,在短短的发泄后又能走回正轨,这是新时代女性所特有的品质,推进乔的人物性格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如此丰满的人物形象,更容易让观众对其产生共鸣。

三女儿贝丝的戏份不多,善良文静的她看似柔弱,在母亲赴前线照顾重病父亲期间却担负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她在后来病重垂危之际,直面死亡没有任何哭哭啼啼,反而安慰伤心的乔,这种坦然面对死亡的勇气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无奈,令人无比动容。

小女儿艾米漂亮活泼,喜欢绘画,面对家庭的压力和世人的传统看法,她勇于向世俗抗争,没有为了家庭而嫁给不喜欢的人,也没有因为生活放弃自己热爱的一切,毅然决然的同马奇姑妈踏上了去欧洲追求艺术的道路,为自己的梦想和选择而努力奋斗。

天真无邪的少女如今已然成长为成熟沉稳的小妇人,儿时温馨的画面,亲密无间的打闹和相互帮助,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失而逝去,反而使得她们更加团结,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影片中女性形象所占的比例远远大于男性的形象,并且影片中出现的男性角色也与传统的男性有所差异,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引者,而是可以与女性平等交流和沟通的人物形象。即便男性角色偶尔出场,最终也都是为了寻求女性的帮助,艾米对“天才”的讨论使劳里意识到当今男女的差异,明白了女性也是拥有独立灵魂和追求的个体;贝丝每日去为劳伦斯先生弹钢琴,缓解了他失去孙女的痛苦和悲伤……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