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宾语前置

报任安书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译为:“等到不相信他的时候”。

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在古汉语里,使用频率高的疑问代词为“何”字,其它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

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这种句子叫否定句。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古之人不余欺也。”“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③借助“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这种现象古汉语中并不多见。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④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

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况时宾语放在介词前:如:王问:“何以知之?”微斯人,吾谁与归?余是以记之。一言以蔽之。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