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10分钟试讲

记念刘和珍君10分钟试讲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看这组照片,回顾一段惨痛的历史。

师:(边播放照片)这是1926年三▪一八惨案,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段祺瑞政府残杀了200多名为国请愿的群众,多位文人志士纷纷口诛笔伐,痛斥执政府的“倒行逆施”。鲁迅先生更称这一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并特此写了一篇文章来纪念遇难的学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记念刘和珍君》。(板书课题)

师:大家注意,这里“记念”的“记”是言字旁,而不是绞丝旁的“纪”,我们都知道鲁迅的很多文章都保留着他那个时代的写法,不要混淆了,来齐读一遍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那么刘和珍,何许人也?作者为什么单单纪念她呢?文章一共有七个部分,哪些部分是详写了刘和珍君,其他部分又是什么作用?下面带着这些问题,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一遍课文。

师:好的,时间到!谁来说说你的答案!

师:对,(3-5部分)是主要围绕着刘和珍生前事迹来描写的,那其他部分呢?再找一位同学说说?

师:概括得很准确!(1-2部分)介绍的是写作缘由;(6-7部分)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师:学会如何分析人物是我们现阶段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阅读能力,我们今天就以分析刘和珍形象为契机,来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研习文章第二部分,思考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青年。给大家一个提示,就像我们以前学的,还是要先去课文找出信息,然后再总结得出结论。给大家五分钟时间!

师:(教师巡视课堂)大家注意在查找信息的时候,可以把句子减缩一些,不一定每一个字都抄下来,能找到信息就可以。

师:好的,自己收集信息的时间到了,剩下的时间,组内同学之间讨论、补充、互相纠正,开始!

师:我听大家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想必经过一番头脑风暴,组内都达成一致意见呢,哪一小组先派代表来陈述你们的成果?

师:好,你找到了她反抗校长这一事迹,表现了她不为势力所驱,勇敢;

还有吗?句子是“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 ,这反映出她善良、乐观、美好;

接着呢。哦。是“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说明她爱母校,更重要的是她有责任感,她的泪是为母校而流,更重要的是为了在校学习的大批青年、祖国的未来而流;

那还有呢,嗯,第五节说她是欣然前往请愿,这里表明了她——追求进步,渴求真理,大家同意吗?

谁不同意,来,你大胆地告诉大家你的意见,你说是表明她的爱国,我们之前了解过这件事情发生的背景,这里应该说表明她的爱国,应该更合适。那还要注意一下这里“欣然”,什么欣然,是高兴,是自己主动去的,她认为这个活动她就应该去参加,这是她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对吧。这表明了她的责任感。(板书)

师:好,我们看看这是这一组在三四五节找到的句子,并总结出的形象。还有别的章节有涉及到刘和珍形象的吗?哪一组来补充补充

师:好,毅然预定莽原全年,这是在第一节,说明她什么呢?对追求进步。因为她看的都是一些进步期刊,还有什么,我听见同学说了,对,还有渴望真理。(板书)

师:这是我们在课文中收集到的关于刘和珍事迹的一些语句,得到了这样一些形象,那么我们可以得出刘和珍是一个勇敢、善良、乐观、追求进步、渴望真理、有责任感的爱国青年。

师:我们再来看看,在本课里面我们收集的刘和珍的人物形象的语句中,你会发现他正面写道刘和珍,除了对她评价之外,侧面写道刘和珍的时候涉及到了人物塑造方法里面的什么呢?“她常常微笑”“欣然”,这些是什么?对,神态描写。那我们再回忆一下,我们初中学习人物分析的时候提到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可以从神态来入手,还有么?

师:对,还可以从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来分析。

师:大家要在平时的阅读中锻炼这种技巧,那我们通过分析得出这样一位温和善良的爱国进步青年,却在请愿途中遭遇那样惨无人道的杀戮?作者又是如何表现他的悲痛,传达他的愤怒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