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00字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00字

每个人都喜欢旅行,因为我们叛逆的灵魂需要一个出口,《少有人走的路:向地图外行军》读后感。韩飞野可谓是个骨灰级的“驴友”,她曾经用7年的时间徒步旅行,环绕地球三周半,途经90多个国家。但是,韩飞野最得意的事情并不是旅行,而是进行紧急救援。她是一个韩国女人,却让我想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广西贫困山区进行志愿支教的德国青年卢安克。

在我的眼里,他们同属“异类”。

因为,我的人生波澜不惊,走出校门顺利地进入了一家貌似不错的国企上班。像北京这座“国际大都市”任何一个平凡的人一样,我朝九晚五,出入于公交、地铁之间,像钟摆一样,在城市中心区上班,在郊区居住。而且和这个国家的很多80后一样,我渴望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拥有更高的薪水,梦想着有一天,在这个人潮汹涌的城市,我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有一盏永远为自己亮着的灯,仅此而已。

周末的时候,在一间拥有偌大的落地窗户的咖啡馆里,和一二好友小聚。朋友在一起无非是喝喝咖啡,抱怨工作的单调无聊,抱怨领导不公平,抱怨房价高不可攀,抱怨物价上涨,CPI节节攀升,如此等等。

有人评论说,我们这代人“外表狰狞,内心善良”。的确,我们外表青春无敌,内心却是老气横秋。我们不明白,为什么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极其骨感?我们不明白,这代人到底还有没有希望?我们不明白,难道这辈子只能这样了吗?

韩飞野告诉了我们人生的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告别两点一线的程式化的生活,向地图之外进军,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读后感《《少有人走的路:向地图外行军》读后感》。帮助别人本身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做到,也不一定每个人都愿意主动去做。

你可能会问:韩飞野是谁?她过去是一个旅行家,现在是一个NGO组织的紧急救援成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圣火传递途径阿富汗时,韩飞野是其中的火炬手之一,当时她正在阿富汗进行紧急救援。

韩飞野曾经是一个很普通的韩国赴美留学生。拿到美国犹他大学的国际公关硕士学位以后,韩飞野进入了一家待遇优厚的美国公关公司。但是她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她不愿意过普通上班族的生活,而是选择了徒步环游世界——完成她儿时的梦想。她毅然放弃自己的工作,成为一名“背包客”,徒步走过了世界上的90多个国家。

让韩飞野的人生再次发生转折的是一件“小事”。环球旅途经非洲时,韩飞野亲眼目睹了很多因为患有痢疾得不到救治而死去的小孩,这些小孩仅仅需要一瓶价值约0.1美元的林格氏液,但是因为贫困,可怜的母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死去。这件事情给韩飞野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面对死亡,韩飞野萌生了帮助那些处于贫困、战争和饥饿中的人们的想法。

结束了长达7年的环球旅行后,2001年,一个偶然的电话,让韩飞野成为NGO组织世界宣明会的紧急救援小组长,她马上背起行囊奔赴了经历塔利班炮火洗礼的阿富汗、饥饿与艾滋笼罩下的非洲、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海啸和地震中的东南亚,以及处于饥饿状态的朝鲜等地。她和她所在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当战争或者灾难突然爆发时,为那些处于灾难笼罩和威胁下的普通民众提供急需的干净的水、食物,避寒保暖的帐篷、衣物,以及简易洗手间和基础的医疗保健等。在紧急救援的战场上,她从一名菜鸟逐渐成长为经验丰富的战士,她为救活一名阿富汗的儿童而激动得热泪盈眶;她为伊拉克夜晚突然响起的枪声而战栗;她与解除武装的利比里亚娃娃兵谈心;她为骨子里充满仇恨的巴勒斯坦少年而担忧——韩飞野说,这些事情让她的“心脏剧烈地跳动”,这些事情让她“热血沸腾”。

是的,我也想过这样的生活,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