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阅读

谈美阅读

《谈美》阅读感想

前一段时间读《红楼梦》,情节紧凑,人物饱满,读起来像红烧狮子头的感觉,很丰厚,相比之下的《谈美》很轻很淡,俨然一种小葱拌豆腐的感觉。

作者通过一棵古松在木商,科学家和画家每个人眼中所呈现出不同的木松对比,是截然不同的。当我读的时候,我也尝试切换看事物的角度去看同一个问题。同样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感受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想起以前看到过一段话:世界上的事物,横看成岭侧成峰,主要取决于你怎么看。如果你始终横着看和别人比,你可能会发现自己一无是处,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和过去的自己比,会发现自己其实在越来越好。

美是无法具象化的,但对于每个人来说美都是那样真真切切被需要的,这两天读《拯救乳房》里面是八位乳腺癌患者在一个心理学家带领下组成的小组,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不如意,有人是表面光鲜亮丽的职场女强人,却有一段永世不愿提起的童年往事;也有母亲因为女儿死于乳腺癌,所以自己化成了一个患病的人加入小组;更有一辈子顺从丈夫的政委夫人,却在加入小组后开始想要成为自己活一次的人,每一个人都有对于美执着追求的权利,无论贫穷与富贵,健康与疾病,年少或年迈。

对于美的追求可以使说是必须的,老舍笔下的祥子一开始对于美好生活是有执着追求的,所以他始终对于生活的充满热情,每天都努力工作,认真生活。可当他失去理想的时候,他便开始了自甘堕落,最终沦为另一个无恶不作的街头混混。

美在写朱光潜先生的笔下从形容词变成了名词,希望我们慢慢的走,认真的追,让美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

“美”,自古以来对其的定义各有千秋,而且每个人对“美”的也有不同的理解。从小我对“美”的概念都是模模糊糊的,就好像隔了一片毛玻璃,像是看得清又像是看不清。但当我阅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后,一切都豁然开朗了,那片挡住“美”的毛玻璃也渐渐退去了。

朱光潜先生是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朱光潜先生不愧是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他为青年所写的书信体形式的美学入门书《谈美》自问世以来即深受好评,被视为学术性与普及性兼备的经典之作。

正是由于这部经典之作,我终于看清了藏在毛玻璃后的美的真谛,那就是——一半。正如书中所写,“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多种”。每件事物都有它本身所展现的意识形态,但它代表的是美是丑则是由人来判断的。所以美是一半的,一半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美感,另一半就是人赋予其的有关“美”的评价,与其说是评价倒不如说是为其贴了个关于“美”的标签。就好比梅花,在百度的介绍上,它只是一种萼筒钟状、有短绒毛、裂片卵形、有五枚花瓣、颜色淡雅的蔷薇科李属植物,但在许多人的眼里,梅花则是清幽淡雅的美物,而且在中国文学文艺史上它还是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象征。所以人们一提及梅花,首先就会联想到寒梅傲雪之景的清雅,或想到古时文人墨客高洁自傲的品质。

自身的判断、情感的控制以及适当的距离或许会让我们看不完全事物本身的形态样貌,只能看到其一半或是更少,但我们所看到的说不定就是真正的美好。

生活中有无数美好,或残缺,或完整,但我们不仅要欣赏所谓“完整”的美,还要学会去弥补残缺的美并学会欣赏,借用朱光潜先生的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