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肚子里旅行说课稿第一课时

在牛肚子里旅行说课稿第一课时

一、 谈话揭题,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你去过哪些地方旅行?

旅行就是去外地观光游览。

2.板书“旅行”,追溯字源,了解“旅”的本义。

介绍“旅”的写法。学生跟随课件进行书空。

3.那么,在牛肚子里旅行(补充板书课题),你见过吗?我们今天就来学学这个神奇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题目是课文的眼睛。引导学生 关注课题,并通过字源追溯,可以迅速激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 检查预习,有向反馈

1.同桌之间一人一段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到不对的幫同桌纠正。如果同桌读得很好,为他竖个大拇指。

2.反馈,检查词语朗读。

(1)(出示生词)指名朗读,其余跟读。

(2) “答”“应”“骨”“几”是多音字,了解另外的读音,并完成连线。

3.反馈,检查句子、段落朗读。

(1)“我是小小朗读者”:选择你认为最难读的一段话或一句话,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

(2)相机出示: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3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4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指导朗读,同时了解牛的胃的特殊构造。)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识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在第2个环节通过检查预习,让学生读好字音、认准字形,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效率。另外,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通过和同伴共同学习,将牛的胃的特殊结构搞清楚,既方便后面的课文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学画“线路”,了解“反刍”

1.默读课文,在文中圈出红头旅行位置的词语。

(让一名学生在白板上进行圈画,了解线路。)

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说一说红头旅行的经过。

2.出示填空,完成概括。

红头和青头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一不小心,红头被卷进了(牛嘴里),和草一起进了(牛的肚子)。青头告诉它,牛有(4)个胃。红头从(第1个胃)移动到(第2个胃),最后又从(第2个胃)回到了(牛嘴里),最后被喷了出来。真是一场惊险的旅行啊!

3.(出示牛的胃的结构图)根据课文,同桌交流画画红头的旅行路线图。

(一名学生在白板上画,边画边介绍红头的旅行经过。)

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了借助插图、关键词句和示意图的方法来复述课文主要内容,今天我们又学了一个新招——借助路线图叙述故事梗概。希望在以后的阅读中,大家也能用上这个好方法。

4.讲解牛的反刍现象,并找出文中相关语句朗读。

5.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反刍功能?

拓展:羊、羊驼、羚羊、长颈鹿……

师小结:科学知识融在有趣的童话故事里,这样的文章就是科普童话。

【设计意图:由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画红头的旅行路线图入手,引导学生利用路线图概述课文主要内容,从而掌握了一种新的阅读方法,达到了高效的课堂效果。接着引出“反刍”这一科学知识,水到渠成。】

四、揣摩心情,练读语言

1.出示要求:画出红头历险时说话的语句,感受红头的心情,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学生画出句子,揣摩语气、体会心情,同桌分角色练读。)

2.指名朗读。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

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谢谢你……”

3.根据句子,把语言和提示语进行配对,并检查是否正确后齐读。

4.再次出示红头语言,观察提示语。

指导补充提示语,并根据提示语,读好语言,突出人物心情。

【设计意图:紧扣主角红头的语言,让学生细读品味。通过抓提示语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带得走的朗读能力。】

五、小结提升,学写生字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是文本的收获,也可以是科学知识的收获等。

关于红头的好朋友青头的英勇表现,我们下节课再学。

2.出示生字,指导观察字型,并书写。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写完生字词语。

2.自学描写青头的语句。批注: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青头?

3.搜集具有反刍本领的动物资料,进一步阅读。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