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宝石主要人物

月亮宝石主要人物

高弗利

中产阶级高弗利出身高贵,是英国资产阶级的上层绅士,定期做礼拜,学识渊博知识丰富,更重要的是还有令人尊敬的职业而且很有爱心,总是做慈善事业。文中刚开始是这样描述高弗利的“高弗利先生六英尺有余,脸色白里透红,俊极了;一张精光溜滑的圆脸;一头漂亮的淡黄色长发;当律师是他的本行,逢迎女人是他的天性,充大善士是他的癖好;妇女的慈善事业少了他,就办不成事;无论什么母亲协会啊,妇女教养所啊,还是其他什么团体都有他的份儿,不是担任副主席,就是主任,或是仲裁人;不管什么地方,只要有妇女组成的委员会在开会,那儿就有高弗利先生在领导这些好人解决工作上的种种困难。”通过这段描写可以看出高弗利先生被大家公认为是个非常有爱心,非常能干的慈善家。因为他非常有本事,在他慈善演讲完以后总能让参加者既流泪又捐饯,妇女协会的人们特别喜欢他,都在千方百计讨他的欢心。可这么一个让人追捧喜爱而且还有体面工作的绅士,当盗取宝石的谜底揭晓时,读者无不惊讶地看到,他竟然是个言行不一、生活放荡、卑鄙无耻的盗贼。这种巨大的冲突刺激,让读者感到十分的惊讶而兴奋,并且愿意追寻原因,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雷切尔

《月亮宝石》中的女主人公雷切尔出身高贵,但并不十分漂亮,女仆罗珊娜也曾对雷切尔的容貌评价过,认为雷切尔的漂亮只是依靠华贵的衣服打扮。克莱克小姐在见到雷切尔的时候也曾有过这样的疑问,“门第这样高贵的父母怎会养出这么貌不惊人的女儿,她的谈吐和举止不像个小姐,丝毫不加检点。”我们从文中也能看出雷茜儿并不是那种柔弱的传统女性形象,而是充满个性和人格魅力的女性形象。“头上戴着一顶漂亮的小草帽,还蒙着一层白面纱。帽子下面露出一头鸟黑的秀发,像缎子一般光滑。那张漂亮的脸蛋除了眼睛和嘴唇之外,没什么变化。她的眼睛显得明亮些,凶狠些,两片嘴唇完全没了血色,也没了笑意。使劲把面纱拉下来遮住脸,劲使大了,把面纱也撕破了。”文中的男主人公们都对她情有独钟,都在疯狂地追求着她,虽然目的各不相同。她如此让男人们为之心动也是有其原因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具有新时期女性特征,充满了个人魅力与气质。雷切尔的感情细腻,而且是个执着倔强的姑娘,她认定的事情其他人都无法左右,她愿意为了自己心爱的人付出一切,甚至付出生命也可以,即使被人误解,承受巨大的压力,她都从未跟别人提起。雷切尔思想前卫,虽然是基督徒,但是并不顾忌自己的名誉,和富兰克林一起晚上刷油漆甚至约会,她大胆而可爱,天真而又独立,充满了力量,所有男人都围绕着她一个人转,她具有强大的控制力量。她生日的时候,穿着漂亮性感的裙子,不在乎别人的评价。贝特里奇一直认为他家的小姐性格和普通女孩不同,天真而率性随意,而且思想十分独立,如果有秘密,想从她口中套出是绝对不可能的,她宁可自己受苦被冤枉也不会说出来。由此可见雷切尔独特的魅力与个性,让人十分喜爱。

弗兰克林

作者为读者们塑造的弗兰克林是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他有时忙忙碌碌,有时懒懒散散,有时当机立断,有时一筹莫展。他有法国式的性格,有德国式的性格,也有意大利式的性格。此外,他原本那种英国式的性格,也不时流露出来。”弗兰克林经常处于一种自相矛盾的状态下,正是因为他的这种状态,他才在鸦片的作用下,把月亮宝石给偷了出来,而自己却浑然不知,还带头追查偷盗宝石的凶手。弗兰克林第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时具有典型的哥特人物特征脸色苍白。弗兰克林本性善良,对爱情很专一,因为和雷切尔情投意合,所以一直为爱情努力。但是却对另一个姑娘罗珊娜有歧视,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地位高贵,所以并不把罗珊娜看在眼里,以至于促成了罗珊娜的自杀。

罗珊娜

罗珊娜是具有哥特文学特征的女性人物。罗珊娜不但体型上有明显缺陷肩膀不一边高,而且相貌丑陋,再加上身份卑微,所以从未受到过他人的重视,一直备受别人异样的眼光,而且可以从文中很多处描写都可以看出罗珊娜性格非常孤傲,喜欢一个人呆着,不合群。即使如此,她却有着一颗炙热的心,这份感情就是针对弗兰克林先生。尽管罗珊娜知道弗兰克林并不喜欢她,爱的是小姐雷切尔,但是她仍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弗兰克林的爱,比如经常在弗兰克林出现的地方倾听他说话,或者有意无意的出现在他眼前,目的都是吸引到弗兰克林的注意力,这份爱虽然卑微,但是我们可以看出罗珊娜的勇敢,愿意为爱去付出。当她知道弗兰克林的衣服蹭上油漆,为了不让心爱的人有牢狱之灾,她偷偷地把弗兰克林的衣服藏起来,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弗兰克林躲避追查,可是她的心意弗兰克林却并不晓得,以至于后面产生误会。罗珊娜也是一个自尊心十分强的姑娘,她没有直接告诉弗兰克林自己对他的帮助,被弗兰克林挖苦讽刺后也是选择默默承受,因为她对弗兰克林爱的太深,甚至不愿意去埋怨他的不理解。最终,她还是选择了自己孤独的去死,这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因为结束生命对她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罗珊娜是英国底层人民的代表,她对弗兰克林的爱也暗示着英国底层人民对资产阶级发出的呐喊,开始追求平等。

婆罗门教徒

作者还用对比的手法,把外表丑陋却内心磊落的婆罗门教徒与外表光鲜却内心卑鄙的英国人进行对比,突出婆罗门教徒的道德高尚。婆罗门教徒虽然皮肤很黑而且长得特别难看,让人看了就产生歧视,但是这三个人却有着坚定的信仰,愿意为信仰付出生命,他们三个人对月亮神的忠诚令人敬佩。三个婆罗门教徒的毅力十分坚定,而且非常聪明,从不轻举妄动,最后在适当的时机中夺回宝石惩罚凶手,大快人心。但是三个人在追寻宝石的过程中遇到了非常多的苦难。钻石刚被偷,三个人就被没有理由的抓进了监狱,一呆就是一个星期,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们是盗贼,他们甚至像胎儿一样纯洁无辜,但即便是这样却被英国警察没有任何缘由给抓起来了。

因为人类的一切制度,包括司法制度,都有点伸缩性,只要处理得当就是了。由此可见,英国公务部门的腐败。婆罗门教徒因为体貌特征,不仅倍受歧视,还在守护宝石的征途中面临很多困难,他们不能光明正大的去追回宝石,而需要乔装打扮成变戏法的,这是对自尊的站污。可是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面前,他们选择牺牲了自己种姓利益来到英国,目的就是为了夺回镶嵌在印度神前额上的月亮宝石,让月亮宝石在印度重现光明。可见他们对信仰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