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红尾鸲是保护动物吗

北红尾鸲是保护动物吗

北红尾鸲是我国特有的稀有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分布有7种:北红尾鸲、白眉绿眼鸫、青喙凤头雉鹬、花脸大雀。全球自然分布的14种,中国有2种:赤喉鹀和大赤嘴鹬。其中,赤喉鹀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特点

常成对或小群活动,性凶猛,以昆虫、小型哺乳动物等为食。雌雄两性异形,雄鸟胸部为红黄色,体侧为蓝绿色,背部和颈侧为深绿色。嘴黄色,具红色横斑,颏、喉等长,体侧稍淡并有深色横斑。雄鸟腹部红色较明显。该物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ver3.1)。

2、栖息环境

北红尾鸲的栖息环境十分狭窄,是不能成对活动的鸟类,活动于森林和灌丛中。主要在树林和草地中觅食,也吃植物的嫩芽和种子。不停地盘旋飞行。它们喜欢在树林的边缘、灌丛等地栖行。主要以昆虫为食。平时不进食性食物(鸟类)。

3、食物习性

北红尾鸲是杂食性鸟类,食物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多栖息于草原及山地森林中。营巢于地面的苔藓中,以植物茎叶为主。营巢时,雄鸟于巢边稍作准备后,就迅速地跳到雌鸟肩上。除成鸟外,幼鸟也食植物性食物。

4、繁殖习性

雌雄两种红尾鸲在春季和夏季产卵。卵产在雏鸟的颈部,由5~6枚红褐色卵斑组成;幼鸟的头部、喉部及胸背部有大面积的红褐色或黑色斑纹。产卵期为4月~7月,卵呈圆形,白色、粉红色和褐色等斑点缀其间。产卵时,雌鸟先将卵产在巢内或巢边(约10厘米)之树枝上,由雄鸟负责照顾。孵化期2天至4天不等。

5、迁徙习性与觅食行为

1、迁徙习性:全年均可繁殖,每年秋季为北飞繁殖季节。2、觅食行为:喜欢栖息于荒漠开阔地带或高山草原上,白天多单独活动,黄昏和夜晚常在较高的乔木树冠中和地面活动,有时也在灌丛草丛中或高大的树木上营巢。3、栖息环境:以鼠类、昆虫、鸟类等为食,也吃一些植物嫩芽和种子。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