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宫灯在哪个博物馆

长信宫灯在哪个博物馆

导读长信宫灯的发现,不仅是战国晚期的一个重要考古发现,也是目前所见的战国时期最为古老的一种灯具。在我国众多博物馆中,它有个有趣的名字——长信宫灯。据了解:长信宫灯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北小寨村秦晋时期遗址博物馆。长信宫是西汉北乡侯萧何为宫人所造;宫中宫女、少妇,是因宫中灯不亮而去求萧何、曹娥,被责罚为灯所照而得名。长信宫灯长约8.2厘米、高约3.6厘米,是一件银质灯座。宫灯由底座、灯座和宝瓶组成;灯座由4个支承在灯座上的支架连接相连;宝瓶上部有一小口,器口朝下装灯并转动一周以带动灯体旋转,从而达到照明和密封的目的。

1、长信宫灯的历史由来

长信宫灯自1959年9月在山西北小寨村出土后,一直珍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内,198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3月,山西考古研究所在北小寨发掘了西汉时期古墓。当考古人员正在清理墓中一些随葬品时,发现了一个青铜酒器和一个青铜杯。据考证,酒器应为祭祀用器。酒器中还有灯、剑,剑身镂空并插有竹节。同时还出土有铜器、铁器、竹木器具、陶质提梁等等。

2、长信宫灯的基本特征

长信宫灯的基本特征包括:1、灯座。它以四根圆柱支撑,圆柱上均有铜环连接。2、灯体,它制作精细。圆柱顶端用铜环连接上盘。3、内盘。内盘上安装一环、四环相连。4、宝瓶。

3、长信宫灯与其他灯具的不同

长信宫灯以铜质为骨架,底座由银质灯座和宝瓶组成。铜灯表面有精美的纹饰,灯座有四个支承在底座上的支架,可旋转成弧形;灯体由底座向两侧倾斜,以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其中每个支承作用是一周的效果。这种设计既保证了铜灯不会因受温度、湿度等影响而发生变形损坏,又确保了灯体转动时不会出现位移。这件古物在我国古代是一种典型的用火器具,同时也是一件精美实用的装饰品。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