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女孩给老师送家长亲手做的棉鞋(网友发现了爸爸追妈妈的套路)

自古以来,“老师”就是被世人无限赞美的职业。

在诗句中,常常被比喻成“春蚕”和“蜡烛”,象征着他们在教学岗位中辛勤和劳苦的形象。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老师被大家记住呢?
或是被记住了,但从来不去联系、约见和交谈,自从毕业以后,这一份曾经炽烈而浓郁的师生情,就这样搁下了。
所有人都记得讲过《论语》的孔子,在汶川地震中救了全校师生的叶志平,但是对于在中小学阶段教过你的老师,你还记得吗,见过吗,想过吗?
但是我相信,就算是有许多学生都忘记了自己的老师,家住内蒙古的陈志德,也永远不会忘记在80年代,曾经帮助、救助和关爱过自己的张秀荣老师。
女孩给老师送家长亲手做的棉鞋(网友发现了爸爸追妈妈的套路)"
这对师生之间的故事,要从1981年开始讲起。
出生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尹家沟村的陈志德,算上自己,家里一共有6个孩子。可想而知,全靠种地养家的父母,条件是有多么艰苦。
而当年夏天,陈志德通过勤奋努力,终于拿到了长春地质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他做出第一个反应,不是告诉父母,而是跑到学校,将自己“金榜题名”的好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自己的“知遇恩师”张秀荣。
而张秀荣在得知陈志德不负所望,顺利考上大学的情况下,也是高兴得激动万分。甚至在陈志德临行前,特意拿出自己的一半工资,给这个出自农村的“寒门贵子”买了一双鞋。
但是谁也没想到,这个知恩图报的出息孩子,在26年后,竟然给自己的老师送了一套房。
不得不说,这样的“师生情”,不但感人至深,而且真的很值。
女孩给老师送家长亲手做的棉鞋(网友发现了爸爸追妈妈的套路)"
实际上在1978年,从师范毕业的张秀荣,在辗转几个学校,然后中途调到武川县教初三毕业班时,已经31岁了。
而当时的陈志德,是家里6个孩子之间,唯一被父母送到学校读书的“全家人的希望”。
与此同时,勤勉认真的张老师,不但要尽力解决穷困学生们的生活问题,还要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免费补课,一方面查漏补缺,一方面拔高水平。
否则,这些出身自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如何与大城市里那些家境优越的聪明学生竞争,进而考上心仪的大学呢?
所以张秀荣给孩子们补课,完全是出自一片诚挚而单纯的责任心,并不带有任何名利和虚荣的想法。
正因为如此,当这样一个难得的“好老师”,看到一个每天要气喘吁吁地从几公里开外的家里跑到学校上课,每次都是第一个到校,几乎从不迟到的“好学生”时,就难免产生一些惺惺相惜的师生情感。
女孩给老师送家长亲手做的棉鞋(网友发现了爸爸追妈妈的套路)"
当时的少年陈志德,或许是因为家里条件贫苦,因而在学校里感到非常自卑,从来不敢和别人主动多说话,总是一个人单独写作业或放学回家,这样的生活方式,自然很难交到什么朋友。
张秀荣老师为了鼓励、改变和提携这个沉默寡言的贫苦少年,先是了解家庭情况,然后经常找孩子谈心,并且不断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和鼓励,真的是操碎了心。
尤其是在初三下学期,毕业班的师生都在情绪紧张地备战中考时,一向成绩名列前茅的陈志德却始终没来学校。
心急火燎的张秀荣老师,马上来到这个得意门生的家里,想要了解一下这个孩子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女孩给老师送家长亲手做的棉鞋(网友发现了爸爸追妈妈的套路)"
原来,但是陈志德的母亲病重,家里只能靠父亲一个人种地,来养活母子一共7个人,生活压力和负担,实在是太重了。
所以陈志德就以请假为由,没有到学校报到,而是抄起农具,主动替父亲干活或是留在家中照料母亲。
对此,张老师语重心长地对这个懂事少年说道:

“老师知道你孝顺,那你更应该回到学校去,好好学习!”
“只有等将来考上大学分配了工作,你才能让家里过上好的生活。”
“听老师的话,赶紧跟我一起回学校去!”

正是这振聋发聩的三句话,和张老师极具耐性的劝说,才最终说服了陈志德,将这个几乎肯定就要辍学务农的孩子,拉到了学校里重新开始读书。
即便是在多年以后,陈志德也不无感慨地坦言:
“如果张老师当时没有拉我回去读书,那就肯定没有今天的我。”
女孩给老师送家长亲手做的棉鞋(网友发现了爸爸追妈妈的套路)"
直到1981年的夏天,陈志德高中毕业,然后顺利收到了长春地质学院寄来的录取通知书。
收到此信,陈志德马上第一时间跑到曾经就读的初中,告诉了张秀荣老师这个莫大的喜讯。
然而在两人聊天时,张秀荣看到自己已经考上大学的得意门生还穿着一双满是补丁,从初中毕业一直穿到高中毕业的旧棉鞋。但是为了不当面刺伤这个半大孩子的自尊心,就特意等到陈志德回家以后,再给他写信,同时附上了20块钱的买鞋钱。
但是收到这笔饱蘸了恩师情谊的“巨款”,穷且弥坚的陈志德并没有乱花,只是到旧货市场上买了一双5块钱的旧棉鞋,然后将剩下的15块钱都给张老师寄了回去。
此后,陈志德带着干粮,揣着母亲好不容易凑起来的70块钱,踏上了前往长春的火车站。
在大学期间,陈志德想尽办法吃素省钱,兼职打零工,靠自己的双手和勤奋学习赢得的奖学金,交齐了大学里的各项费用,还能余下钱寄回去补贴家用,实在是太懂事了。
女孩给老师送家长亲手做的棉鞋(网友发现了爸爸追妈妈的套路)"
但不幸的是,大一那年,劳苦一生的父亲病逝了,等他考研成功、继而博士毕业以后,还没工作几年,母亲也病逝了。
但是孝顺懂事的陈志德一直记得父母的遗愿,只要家有余财,就一直接连不断地接济大哥和四个妹妹。
所以大家的生活,就这样都稳定了下来,除了在他心目中“亦师亦母”的张秀荣老师。
2006年春节,和老同学聚会的时候,陈志德才得知:从自己初中毕业以来,张秀荣老师一直住在那个50平米不到的老旧小房子里。
从那以后,陈志德一直在盘算着给张老师买套房子。
女孩给老师送家长亲手做的棉鞋(网友发现了爸爸追妈妈的套路)"
尤其是2007年,于张老师60大寿之际,包括陈志德在内的四十多名同学聚在了张老师家里,就在这一天,陈志德把精心挑选、准备已久的房产证交给了张秀荣,但是并没有说那是什么礼物。
几天后,陈志德再次来到老师家里,满怀真诚地说:

“老师,这是我花10万元给你买的一套房,房子不大,但是我的一片心意,请你和叔叔搬过去住吧。”

收到生日礼物后,一直没舍得拆开的张老师,一听是如此贵重的东西,自然是再三拒绝,但是在得意门生陈志德的一再坚持下,张老师夫妇还是欣慰而高兴地搬到了新家。
自此,陈志德和张秀荣之间的这一段师生情,从1981年老师给学生送的一双鞋,换成了2007年学生给老师送的一套房,真的很值。
但是弥足珍贵的,是这对师生之间延续了数十年“亦师亦母”深情的青春和年华。
女孩给老师送家长亲手做的棉鞋(网友发现了爸爸追妈妈的套路)"
2016年,张秀荣的老伴逝世了,陈志德因为担心老师一个人孤独苦闷,就干脆打电话给张老师说:
“老师,您搬来我这吧,我养您!”
但是,不管陈志德怎么苦劝硬拽,张老师都不愿意再搬离这一套学生送给自己,曾经和老伴共度了数年的“新房子”,至今依然生活在那里,每天散散步、跳跳舞、看看电视,过着自得其乐的生活。
好在还有陈志德这个孝顺又感恩的“孩子”,多年以来一直嘘寒问暖地关注着她的健康和生活。
这样的一段师生情,可真令人羡慕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