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赏析50字(泊秦淮赏析题及答案)

泊秦淮赏析50字(泊秦淮赏析题及答案)

泊秦淮赏析,泊秦淮赏析50字?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唐代著名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他的《清明》十分有名。

诗意: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舟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歌女不知什么是亡国之恨, 仍在对岸把《玉树后庭花》声声的歌唱。

主旨: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

名句赏析: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泊秦淮赏析题及答案.webp”/>

网友提问:

泊秦淮赏析,泊秦淮赏析简短?

七言绝句怎么写?能不能以《泊秦淮》为例讲解示范一下?

优质回答:

谢邀!

我们现在讲的七言绝句,主要以近体诗为主,要写七言绝句,首先要掌握基础知识。

1、押韵:七言绝句押平韵,对于初学者建议用《中华新韵》押韵比较宽松,可以通押。

2、平仄:《中华新韵》它是以现代汉语四声为标准。即: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读音时,四声读标准了,平仄很易容掌握。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

3、对仗:绝句可对仗不对仗皆可,如果对仗,一般首联对仗、也有尾联对仗。

4、七言绝句格式:

①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②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③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④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5、意境:是人的感情通过借助于景象,来想象达到一种艺术境界,简单的说就是,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入景中,内容一般都是即景抒情、即事感怀等。

6、禁忌:①三仄尾和三平尾、孤平、失粘、失对、失替这些都是写诗大忌。

这些详细的知识就不多说,以为网上已经够多了。

基础知识掌握之后,我们要怎么写诗呢?首先是确定主题,选择好要写的题材后,接下来就考虑用怎样的结构更好把这些题材紧密联系起来,很好的表现主题,构成一首完整的诗?

古人云:“诗贵性情,亦须论法。杂乱无章非诗也。然所谓法者,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起伏照应,承接转换,自神明变化于其中矣。若泥定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不以意运法,转以意从法,则死法矣。试看天地间水流云住,月到风来,何处看得死法”。可见写诗的章法结构就是起、承、转、合。

起:诗篇开始。一般是写景、叙事为主,为平直叙起为佳。

承:承上启下。是对首句作补充说明或首句没有交待清楚,承句进一步交代待。

转:诗意转换。一般是从前一境界的写景或叙事转入抒情、议论或推理的境界。转句是全诗最着力的地方,只有转得好,才能转出新意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合:结束全诗。前后呼应,结束全篇诗。

我们赏析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起句:平直写景,渲染气氛,寒烟冷月笼罩下,给人感觉萧瑟寂寥。

承句:这句点题,补充对第一句交待,进一步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而以”近酒家”引起后二句。

转句:从首联写景转入议论,从上句”近酒家”听到秦淮河畔上歌女唱亡国之音,不知亡国之恨。

合句:呼应转句作结,借”商女”来讽刺当时最高统治腐化堕落、沉溺声色、不顾国家安危。

所以一首诗,起、承、转、合,运用配合的好,可以使诗结构严谨,前呼后应,浑然一体。

除了以上所说的,知识积累也是不可缺的,必须多读书,并且最好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样文字才会更有深度、厚度和广度,还有炼字、炼句,在写诗时要有自己独创性、无可替代性,才能诗意浓郁,余韵悠然,学会运用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其他网友观点

要回答七言绝句怎么写这个问题,必须先说说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格律诗”。是由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近体诗这一叫法在明代就已经非常流行,例如明人董其昌《袁伯应诗集序》:“今秋,伯应(袁可立子袁枢)自睢阳寄近体诗一帙,亦以重九至,且属余序。”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

七言绝句有四种常见格式。

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杜牧的这首《泊秦淮》的韵律(依平水韵)是这样的:

烟笼寒水月笼沙,

(平平平仄仄平平),

夜泊秦淮近酒家。

(仄仄平平仄仄平)。

商女不知亡国恨,

(平仄仄平平仄仄),

隔江犹唱后庭花。

(仄平平仄仄平平)。

可以看出他是按格式(1)来写的。但诗中的“寒”、“商”、“不”、“隔”和“犹”这几个字又与规定的平仄不符,是不是“出律”了呢?其实不是的。所以,有必要再讲讲通常所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常用口诀,这是古人写作七言近体诗时对一句之中各字平仄调配的变通规定。这种规定的基本精神是对平仄声字的运用可以有灵活处置的地方,使作诗时不致为平仄律束缚得太死,不因词而害意。其内容是说:在一个七言诗之中,第一、三、五字可以用平也可以用仄,而第二、四、六字则必须平仄分明,不能任意使用。该用仄的必须用仄,该用平的必须用平。这是因为第二、四、六字是节奏点所在,平仄必须清楚,不能混用。

但所谓”一三五不论”,并不是就真的可以“不论”,它必须遵守不犯“孤平”、“ 三连平(三连仄)”等的原则。比如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字就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所谓孤平,就是在“仄平”脚的句子中,即 “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该用平声的第三字用了仄声,如此除了韵脚尾字之外便只有一个平声字了。如此就称它是犯“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再如,对于“平平”脚的句子即“平平仄仄仄平平”来说,第五字也不能不论,否则会出现“三平调”,即句子的结尾是连续的三个平声字,这同“孤平”一样,也是近体诗之大忌,必须避免。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个字不论。 “一三五不论”的话不是完全对的。

再来说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至于第六字,又当别论。特定格式“仄仄平平仄平仄”是由“仄仄平平平仄仄”转变而来,依此来看,第六字并不一定“分明”。

由此可见,通常所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并不是绝对的,实际作诗过程中该应具体问题,分别对待。

以下是我以前写的一首藏头诗:美满良缘(平水韵)

美如仙女俏韶娘,

满腹经纶俊艾郎,

良日吉辰携子手,

缘来分到入新房。

【注】韶娘:年轻貌美的女子。

俊艾:指才德出众的人。

分(fèn):名位、名分。

以上是本人对近体诗的肤浅认识,说的不对之处,敬请指正。谢谢。

其他网友观点

绝句如果光是写容易,要写好就难。

先说如何写。写绝句要弄懂格律,这东西看起来复杂,其实简单,翻来覆去就四种句式。这四种句式是相对五绝而言,即:1、平平仄仄平,2、仄仄平平仄,3、仄仄仄平平,4、平平平仄仄这是最基本句式。如作平起入韵格。排列顺序是1 、3、2、1。如作平起不入韵格,排列顺序则是4、3、2、1。如作仄起入韵格顺序是3、1、4、3。而仄起不入韵格则是2、1、4、3。所有格律诗都是这四种句式的反复使用。如果要写七言绝句,则在这四种句式前面加两个反律,变成1、仄仄平平仄仄平,2、平平仄仄平平仄,3、平平仄仄仄平平,4、仄仄平平平仄仄。还是基本相同的四种句式。需要注意的是一二句平仄大体相对,首句入韵则有错杂,首句不入韵则对仗。而三四句平仄都是相对仗的。第三句要和第二句粘连,即起首格律一样。如第二句是平平仄仄平,则第三句就是平平平仄仄;第二句是仄仄仄平平,第三情况第一要是仄仄平平仄。以此类推。弄明白这些格律,就可以写格律诗了。

如何把绝句写好就难了,它既要求意境开阔,又要求结构紧凑,既要求语言简练,又要求意旨深远。通常两句一组来完成客观事物的描述或主观感情的表达,不可用孤句,要讲究语意贯通。一般一二句说一回,三四句说另一回事。绝句每一句都有个说法:第一句叫起句,第二句叫承句,第三句叫转句,第四句叫结句。都说诗歌具有音乐美,这种句式组合方式实际跟乐句的起承转合是一样的。绝句第一句基本上为全诗定调,就象一首歌的起调,调高调低,第一句就确定了,一段音乐的主音必在第一个乐句出现。第二句承句通常因袭第一句意境不变,起深化衬托的作用,有相承相接的意思,因此叫承句。第三句称为转句,转的意思,是要摆脱前文的束缚,开辟出新的意境。绝句运用之妙,全在这转句上,转成功了是一首好诗,转不出去就很难升华。如果前两句实写,则转句要虚化;如果前两句虚写,则转句必实写,以此来实现跳跃转换,一转则出境界。第四句称作结句。第四句说结句,有收束全篇的要求,要收得别人不能在后面加字,才叫绝。若意尽而言未止,就不是好绝句了。凡从全球看第四句都是总括全文,只要转得灵活,结得得味,便是好诗。

至于泊秦淮一诗,是唐人绝句中比较精彩的篇章,开篇两句一起一承,说的是在深秋夜晚的江河之上,月亮散发着寒光照着沙滩,我们靠着一个酒家歇船了。明晰、清冷,两句一出,已可想见这首诗不会是热闹繁华的描绘,而是带着几分忧郁。第三句适时地跳出对江面孤舟的描写,转写听到商船上的女子无忧无虑的歌声,这就从夜晚停船靠岸的事情转到不在江河之上的其他人物身上了,通过看似不相干的人物或景物来表达已有情绪。第四句是点睛之笔,说“隔江犹唱后庭花”,《玉树后庭花》是亡国之君南陈后主陈叔宝所作,后庭花曲正作于北朝灭亡南朝的前夕,而诗人所处正是各地军阀割据,大唐摇摇欲坠时,商家女儿不知国之将亡,还在悠闲地歌唱亡国之音,这才是诗人所要表达的真正内容。至此嘎然而止,言虽尽而意无穷,不能不说写得好!

其他网友观点

七言绝句有四个定格,分别由七言四律句有机构成。这四律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其首字都平仄不拘,除第二式外,其余三式的第三字也平仄不拘。而一、三句无准律句,第二句可律变为仄仄平平平仄平和仄仄仄平平仄平,第四句可律变为仄仄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仄仄,但这里的仄仄仄不能视为古风句式“三仄脚”。因为诗律学上明确规定,七言仄仄脚句型倒数第三字“以用平为定格,用仄为变格”。而所谓“变格”,就是指它由律句变成了“准律句”而已。因此,这四个句式就组成了四个定格,即首句平起平收式,首句仄起平收式,首句平起仄收式,首句仄起仄收式。杜牧的七言绝句《泊秦淮》用得就是首句平起平收式。请看定格:平平仄仄仄平平(韵脚),仄仄平平仄仄平(韵脚)。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脚)。接下来,我们把杜绝列出便知其理其则了。请看——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本人迄今所发表的所有诗词文论对联乃至所有答复,全为即兴所作,并不参考任何资料。如记得不准,认知有误,还望海涵!

其他网友观点

问题:七言绝句怎么写?能不能以《泊秦淮》为例讲解示范一下?

问题:

七言绝句出现的很早,不过在唐朝达到了顶峰。因为在初唐格律诗的规则渐渐定型,所以七言绝句大多数都是格律诗,古体七绝极少。

绝句的创作,首先要明白诗体,了解古体、近体两种绝句的基本规律。其次,再了解绝句的章法布局。

至于炼字、炼句,就看自己的积累了。

一、七言古绝句

1、平声韵的韵脚与白脚

南北朝梁陈之间的庾信有一首七绝《代人伤往·其一》

青田松上一黄鹤,相思树下两鸳鸯。无事交渠更相失,不及从来莫作双。

失,是入声,属于仄。

古体七绝不需要遵守格律诗的平仄要求,但是韵脚和白脚有平仄的要求。

这首诗押平声韵。2、4句押韵,韵脚是:鸯、双。第1、3句不押韵,白脚都是仄声字:鹤、失。

2、仄声韵的韵脚与白脚

《方逢原借示方干先生诗以集句诗赠之》宋·孔平仲 押遇韵(苦有去声)

潜夫自有孤云侣,蟾蜍影里清吟苦。澄心不出风骚外,援笔便成鹦鹉赋。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七言古绝句,1、2、4押韵,韵脚是:侣、苦、赋。

3、韵脚与白脚的规律

古体诗可以押邻韵,可以押仄韵。一般来说,第一句的尾字和韵脚同声的话,以押韵为多,例如:侣vs苦、赋。不押韵的话,一般和韵脚的平仄相反,例如:鹤vs鸯、双。

二、七言近体绝句

近体绝句就是律绝句。题主要求用杜牧的《泊秦淮》来讲解: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一韵到底

韵脚与白脚的规则,古体与律体是一样的,区别就是近体诗押韵2、4句必须同一个韵部。一般称之为一韵到底,这首泊秦淮的3个韵脚属于同一个【麻】韵:沙、家、花。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句押韵的话,可以放宽到邻韵。

2、四种句式,与四种诗体

这个讲过很多变了,头条的朋友应该比较熟悉。

格律诗有四种句式,这四种句式按照粘连、对仗,相邻两句不相同的规律,会组合成4种诗体。

以第一句的句式,来分类这四种诗体。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

很明显,这首是平起仄平收、首句押韵的诗体。平起,看第二个字:笼;平收,看最后一个字:沙。

三、绝句的章法

还是用杜牧的这首诗《泊秦淮》,前两句写景: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后两句抒发议论: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另外,绝句的第三句特别重要,这一句大多用转折的方式,引出第四句的结尾。

这首诗的第三句转折,用否定的方式:不知亡国恨。

绝句章法变化很多,有的像泊秦淮这样起句写景起兴,有的起句抒情、有的起句议论说理,有的赋陈叙事;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赋陈叙事起: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有的注意今昔对比,有的喜欢空间变化;如白居易《荅崔十八》自比古人:

劳将白叟比黄公,今古由来事不同。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中。

有人喜欢对仗,有人不用对仗,有人前两句对仗,有的后两句对仗;如杜甫《绝句》,四句都对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有人喜欢用疑问句,用在哪一句也不一定;如王昌龄《浣纱女》

钱塘江边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有人喜欢用否定句,用在哪一句也不一定。白居易《曲江忆元九》

春来无伴闲游少,行乐三分减二分。何况今朝杏园里,闲人逢尽不逢君。

结束语

绝句的写法,无非是情景二字。仔细观察一下上面的几首诗,有的四句都是景语,有的都是情语(含议论说理),更多的是景语与情语的相互搭配。其中以写景起兴为多。

最简单的写法就是,前两句景语,第三句略加转折,第四句结尾以景语收或情语收。

如《春雪》:

松门小院少芳华,为种新梅未破芽。偏是东风急不待,满空吹雪作梨花。

又如第1、3句写景,《越王台怀古》:

依依杨柳雨霏霏,将士长征不复回。春草风中鹧鸪语,似人空守越王台。

全篇情语论事,《读玄都观 》:

奉诏刘郎几度来,一笑桃花一笑苔。二十余年随本性,诗锋如剑郁难开。

@老街味道

与泊秦淮赏析相关的文章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