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边塞诗人有 唐朝有「边塞诗人」,那宋朝有没有「边塞词人」?

唐朝的边塞诗人有 唐朝有「边塞诗人」,那宋朝有没有「边塞词人」?

网友提问:

唐朝有「边塞诗人」,那宋朝有没有「边塞词人」?

优质回答:

宋朝边塞诗不多,但边塞词却独领风骚。

宋朝疆域相对狭小,文昌武弱,到南宋更只抱守半壁河山,边防前线退至长江一线。

“靖康之变”使得大批有志之士在南宋时期发出收复山河的悲壮之音,但现实却表现柔弱而不刚强,这种孱弱反映到词中,便沒了盛唐边塞诗人的豪迈豁达。

就宋代边塞诗词而言,首先,思乡悲情的风格较多,这类词应首推范仲淹名作,被誉为“穷塞主之词”的《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帐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其次,一大批爱国文人在靖康之变后,关注边塞,抒发神州伦陷之痛,渴望收复中原之叹。如周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岳飞之《满江红》慷慨悲壮名满天下,“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已成绝响。

如陆游《关山月》:神州沉路,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赛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空怀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心态跃然词中。

词人们恢复河山的希望逐渐消磨,朝廷偏安一隅”只把杭州作汴州”,词人笔下的边塞再无壮阔之气,只有残破萧条的景象,如姜夔“自胡?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汪元量“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已非吾土。受降城下,草如霜白,凄凉酸楚”,已是亡国之音了。

  词人们壮志难酬,只好梦里求成,也算聊以自慰吧。陆游的“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便是托梦的真实写照。

辛弃疾在《破阵子》里将“了却君王天下事”作为梦想,但他想象中却只换得”可怜白发生”。这种情绪的南宋边塞词不胜枚举。

纵观南宋边塞诗词,贯穿悲愤的爱国之志,又壮志难酬的情绪,使诗词苦中悲愤,激而不扬。终是一个时代遗憾的烙印。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问我这个写了几十年诗词的人恐怕是再合适也没有了吧。

词的特点是有牌有调,两宋时词的曲谱尚未失传,按照李清照的说法,填词是按调而填,而不同的牌和调适合表达的意境、主题都不同,这就意味着一个词人不能只擅长一两个甚至五六个词牌,而必须能掌握至少几十个词牌,这样才能在不同灵感出现时“对号入座”。

正因为这个特点,填词通常是不能像写古风或近体诗那样即兴创作的,而往往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和相对长一点的创作过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充分的条件挑选词牌和斟酌调式。文人都喜欢雅集,雅集中即兴分韵赋诗是司空见惯的事,虽然说“分韵少佳篇”,但现存自唐宋至近代的古人诗作中,分韵雅集、酬唱赠答占了极大的比例,这表明诗是很适合即兴发挥和快速创作的——而这也恰是军旅创作所需要的条件。

唐代的边塞诗人必须是亲临边塞一线的,如高适曾是哥舒翰掌书记,岑参担任过高仙芝幕府高官,卢纶官运不佳,但也曾入河中节度使浑瑊幕府,可见他们多半系边将幕府出身,既亲历戎行,饱览边塞风云,又有相对超脱的创作心态和较高的文化素质,而戎马生涯让他们的创作环境倥偬不定,可以快速创作、即兴发挥的诗体大行其道就是自然而言的了。

与之相反,需要不同词牌、曲调搭配不同意境、题材,要精雕细琢、难以快速和现场即兴创作的词,就显得“不搭”,词调流行的宋代,仍然出现了苏舜钦、陆游等优秀的边塞诗人,而这些优秀的边塞诗人虽同样填词(苏还堪称著名词人),但反倒很少写边塞词(陆游的《关山月》其实是乐府诗,不是词),奥妙就在于此。

但词牌多达几百个,其中一些是适合表达边塞题材的,而某些善于填词的宋人有机会担当边塞重任,在情感和词牌“碰撞”时,会擦出火花,创作出一些脍炙人口的“边塞词”,比如曾担任西北抗击西夏重任的范仲淹,曾写出著名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又比如曾任山东义军耿京掌书记的辛弃疾,也写过传唱千古的边塞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也就是说,如果词人恰好有机会亲历边塞生活,触发灵感,又恰好熟悉某个合适表达这个题材和灵感的词牌,是可能写出边塞词来的。

但正如前面所说,不同词牌适合表达的意境、题材、情感都不同,而一个词人是绝不可能一直围着寥寥几个适合边塞题材的词牌打转的,这就出现了“有边塞词、没有边塞词人”的有趣现象。范仲淹其实并不以填词见长,流传下来的词不多,而辛弃疾大多数词的风格和边塞词大相径庭,比如这首《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 见说得、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意境委婉曲折,有人说他是“豪放派”,只能呵呵了。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岳飞,这位货真价实的名将被流传最广的《满江红》很可能不是他的作品,事实上他的词作刚柔相继,回味绵长,不是《满江红》这种近乎喊叫的风格,我们来看看确信是他亲笔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如何,有感觉了么?

适合表达边塞题材的词牌基本都是小令(太长的词牌也不太适合边塞的快节奏对吧),且很多是与敦煌曲子词一脉相承的吹腔系,如果读者朋友有兴趣试学一下填边塞词,可以试试诸如苏幕遮、菩萨蛮、小重山、临江仙、破阵子、十六字令、临江仙、西江月这样的小令词牌。

其他网友回答

唐和宋的边塞截然不同,宋的疆域較少,和辽国维持和平超过一百年,所以初时关于边塞的诗词較少,宋代文人地位极高,有才学的大多当了官,不会随便作这类诗词,直到金灭辽后南侵,宋室南渡后,局势长期紧张,反而让文人优国伤時,这样就有較多这类型的诗词出现。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个人认为宋朝有个别词人写过边塞题材的词作,但宋朝不存在一个类似于唐代“边塞诗人”群体的“边塞词人”。

边塞诗人

我们说唐代有一个边塞诗人群体,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此外还有李颀、王翰等人。鉴于历史学背景,故而关注边塞诗人的经历,我们先看一下什么样的经历才能够被称为边塞诗人。

高适于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起至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北游燕赵,先后欲投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李禕、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幕府。

岑参科举及第后,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

王昌龄,开元十二年甲子(724年),二十七岁约在是年前后,赴河陇,出玉门。

王之涣曾于晋阳、蓟门(北京)居住。

王翰家居晋阳期间,《旧唐书》记载:

并州长史张惠贞奇其才,礼接甚厚,翰感之,撰乐词以叙情,于席上自唱自舞,神气豪迈。张说镇并州,礼翰益至。

我们发现边塞诗人们往往出生于边地,或在边地、军中任职,故而形成以这些人物为核心的诗歌唱和群体。

边塞词人

首先,何为边塞,唐代的边塞是超越了长城一线,即以边外要塞为军事基地管辖国家疆土,最保守的情况也是长城内的边地。

因而边塞诗的创作在于作者本人在边地生活的感悟,而非单纯的坐在书房中家国情怀的空头表达。在宋代,很多词人描绘边塞战争情况多属于后者。

毕竟宋代对长城的渴望一直延续到了灭亡,在这个意义上讲边塞词人的国家基础就是有问题的,描绘边塞与描绘战争是两个概念。

看了诸多答案,大多提到了范仲淹、陆游、辛弃疾。个人认为范仲淹没有问题,他曾于陕西、宁夏地区督军,可以称作边塞词人,其名作《渔家傲·秋思》也确实可作为边塞词的典范: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陆游。乾道七年(1171年),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召陆游为干办公事,陆游得书甚为欣喜,只身前往南郑,在南郑幕府任职。常到骆谷口,仙人原,定军山等前方据点和战略要塞,并到大散关巡逻。辛弃疾致力于北伐,也参与到战争中,写了大量有关战争题材的词作。

我们知道宋金的边界为秦岭淮河一线,在现有领土的基础上谈边塞,对于南宋而言也是客观事实。但是唐朝的边塞诗和宋朝的边塞词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特别是将对中原腹地作战的描写称作边塞词是非常别扭的。故而,个人认为将宋朝的参与军事的词人称作爱国词人更为合适。

因此,宋朝很难说有一个边塞词人群体。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嘉道文流!

宋朝时期,辽、金、西夏、元多个政权对峙,战事频发,所以怎么少的了边塞作品呢?只是一般来讲,我们没有“边塞词人”这种叫法。但是宋朝不乏边塞佳作,所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许多文人们也是渴望戍边守疆、保家卫国的;当然也有文人因为反对国家穷兵黩武而写下作品,这些都是边塞作品的写作缘由。

我从我的专业课本中找几个具体的人物例子吧!(注意:照片拍摄自我的教材,文字全部都是繁体字,各位可以选择忽略。)

范仲淹

范仲淹是宋朝有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宋仁宗时曾守卫西北边疆,遏止了西夏军的入侵。他有许多佳作流传后世,其中边塞代表作为《渔家傲·秋思》。

辛弃疾

辛弃疾少年时便参加过耿京的抗金起义军,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以后,辛弃疾更是带领了五十多人,冲进好几万人的金军中,活捉了张安国。辛弃疾临终前还曾高呼“杀贼!杀贼!”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杀敌报国的情怀!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以上只是我个人拙见,欢迎大家各抒己见!

嘉道文流,一个文史知识的原创作者,欢迎关注,欢迎点赞!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唐朝有「边塞诗人」,那宋朝有没有「边塞词人」?.webp”/>

与唐朝有「边塞诗人」那宋朝有没有「边塞词人」相关文章

相关内容